許家維


許家維,1983出生於台灣台中,現生活與工作於台灣台北。2016畢業於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,在藝術實踐的方式上,特別著力於影像創作背後的行動性,並透過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,連結正規歷史描述所未及的人、物質與地方的關係。曾經舉辦的個展包括北師美術館《銅鐘藝術賞:許家維個展》(2019)、森美術館(2018)、台北尊彩藝術中心《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》(2017)、台北鳳甲美術館《回莫村》(2016)獲第15屆台新藝術獎-年度大獎、香港巴塞爾藝術展《回莫村計畫》(2016)、荷蘭凡•阿比美術館《Position 2》(2015)等。參與過的聯展包括荷蘭國家電影資料館(2019)、光州、釜山、上海及雪梨雙年展(2018)、柏林世界文化之家《2 or 3 Tigers》(2017)、台北市立美術館《台北雙年展-當下檔案・未來系譜:雙年展新語》(2016)、上海外灘美術館《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》(2013)、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《這不是台灣館》(2013)、法國網球場美術館《Faux Amis / An Ephemeral Video Library》(2010)等。

他同時也與一群藝術家共同經營一個在台北的藝術空間: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。同時具有策展、創作、論述、跨領域交流,以及藝術教育推廣多功能之組織,持續地致力於當代藝術中的每一種創造溝通的可能。他身兼策展人角色所策劃的展覽包括台北鳳甲美術館《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》(2018)、曼谷文化藝術中心《理解的尺度-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》(2012)等,並與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共同策展《來自山與海的異人-亞洲藝術雙年展》(2019)。

CV

學歷

  • 2016  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,圖爾寬,法國
  • 2010  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,台北,台灣

駐村、策展經歷

  • 2019 「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-來自山與海的異人」,國立臺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2018   策展「2018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—離線瀏覽」,鳳甲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7   藝術家駐村計畫,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(NTU CCA),新加坡
  • 2016   藝術家駐村,莎莎藝術計畫,金邊,柬埔寨
  • 2014   藝術家駐村,貝塔寧藝術中心,柏林,德國
  • 2013   策展「理解的尺度-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」,中山創意基地,台北,台灣
  • 2012  策展「理解的尺度-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」,曼谷文化藝術中心,曼谷,泰國
  • 2011-13 擔任打開—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一職,台北,台灣
  • 2010   藝術家駐村計畫 The International Studio & Curatorial Program (ISCP),紐約,美國
  • 2009   策展「Dandy & Angel」,打開—當代藝術工作站,台北,台灣
  • 2006   策展「文件321-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五周年文件展」,打開—當代藝術工作站,台北,台灣
  • 2005   策展「Illumination Function—作品展一件八」,打開—當代藝術工作站,台北,台灣
  • 2004   策展「情境空間」,國立台灣藝術大學,台北,台灣
  • 2004   策展「超・薄」,華山創意文化園區,台北,台灣

獲獎

  • 2017  《回莫村》,第15屆台新藝術獎,年度大獎,台灣
  • 2016 《御甲戲園》,49屆休士頓影展最佳紀錄片金獎,美國
  • 2013   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,中國
  • 2009 《3月14日,紅墈體育館》,獲2009年世安美學獎,台灣
  • 2008 《和平島故事》,獲2008台北美術獎,台灣

典藏

  • 2019《高砂》,台中市立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  《飛行器、霜毛蝠、逝者證言》,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,台中,台灣
  • 2018 《神靈的書寫》、《SH-SY5Y》,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,台中,台灣
  • 2018 《廢墟情報局》、《白色大樓系列》、《神靈的書寫》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6 《文曲道觀寺》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2015 《鐵甲元帥—龜島》,國美館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畫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2014 《鐵甲元帥—靖思村》,國美館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畫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2013 《回莫村》,DSL Collection,巴黎,法國
  • 2013《鐵甲元帥—龜島》,ArtNow International,舊金山,美國
  • 2010《和平島故事》,國美館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畫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
個展

  • 2021 「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2019  「布魯賽爾藝術博覽會:許家維個展-黑與白計劃」,圖爾與塔克西斯展覽中心,布魯賽爾,比利時
  • 2019  「熊貓、鹿、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-許家維個展」,MoNTUE北師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9  「許家維:黑與白計畫」,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,南港展覽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8  「許家維:黑與白—馬來貘」,藝術家駐村計畫 (ISCP),紐約,美國
  • 2017  「許家維個展 — 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2016  「回莫村」,鳳甲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6  「回莫村計畫」,香港巴塞爾藝術展|亞洲視野,香港會議展覽中心,香港,中國
  • 2015  「Positions #2」,凡阿比美術館,艾因霍芬,荷蘭
  • 2014  「On the Margin of Places」,貝塔寧藝術中心,柏林,德國
  • 2013  「SH-SY5Y」,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園區,台北,台灣
  • 2011  「疊錄」,夏可喜當代藝術,台北,台灣
  • 2009  「3月14日,紅墈體育館」個展,乒乓藝術空間,台北,台灣

聯展

  • 「此地有獅」,剩餘空間,武漢,中國
  • 「Currents 2019 – Phnom Penh Art & Urban Festival」,Sa Sa Art Projects,金邊,柬埔寨
  • 「Forms of Diverting」,Gajah Gallery,Tanjong Pagar Distripark,新加坡
  • 「A Tale of Hidden Histories」,EYE Filmmuseum,阿姆斯特丹,荷蘭
  • 「陳依純、許家維、許哲瑜、吳其育 錄像展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A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in Taipei is ____, should ____, could ____, would ____,」,Enjoy,紐西蘭,澳洲
  • 「第12屆上海雙年展:禹步」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,上海,中國
  • 「礦・事・紀—水金九礦山當代藝術展」,黃金博物館,新北,台灣
  • 「MAM Screen 009: Hsu Chia-Wei」,森美術館,東京,日本
  • 「M+放映:東南亞的流光幻音」,百老匯中心,香港,中國
  • 「未來之城:亞洲巨型城市的未來學研究」,Tentacles,曼谷,泰國
  • 「釜山雙年展:想像的邊界」,MoCA Busan,釜山,韓國
  • 「光州雙年展:和而不同」,Gwangju Biennale Hall,光州,韓國
  • 「時間另類指南」,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,台北,台灣
  • 「跨域讀寫: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曼谷雙年展:影像台北」,Cho Why,曼谷,泰國
  • 「言靈」,Para Site,香港,中國
  • 「告訴我一個故事:地方性與敘事」,Fondazione Sandretto Re Rebaudengo,杜林,義大利
  • 「現實秘境」,總體當代美術館,首爾,韓國
  • 「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」,Koelnmesse GmbH,科隆,德國
  • 「四川故事—中國、戲劇與歷史」,FM當代藝術中心,米蘭,義大利
  • 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—光映現場」,香港藝術中心,香港,中國
  • 「疆域—地緣的拓樸」, OCAT研究中心,北京,中國
  • 「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」,嘉義市政府文化局,嘉義,台灣
  • 「雪梨雙年展—SUPERPOSITION」,澳洲當代藝術館,雪梨,澳洲
  • 「影像的謀反」,台北當代藝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Travelers: Stepping into the Unknowm」,國立國際美術館,大阪,日本
  • 「疆域-地緣的拓樸」,OCAT,上海,中國
  • 「Art Sanya:華宇青年獎」,亞龍灣華宇藝術中心,三亞,中國
  • 「2017 杜塞道夫藝術博覽會」,Areal Böhler,杜塞道夫,德國
  • 「看不見的光」,善宰藝術中心,首爾,韓國
  • 「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」,台北世界貿易中心,台北,台
  • 「2017 大內藝術節:解/嚴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LOOP Barcelona」,Catalonia Ramblas Hotel,巴賽隆納,西班牙
  • 「自我批評」,中間美術館,北京,中國
  • 「2 or 3 Tigers」,世界文化中心,柏林,德國
  • 「Kino der Kunst Festival」,慕尼黑電視電影大學,慕尼黑,德國
  • 「近未來的交陪-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」,蕭壠文化園區,台南,台灣
  • 「伏流・書寫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創意操作式方案」,Para Site,香港,中國
  • 「China Remixed Initiative」,印第安納大學媒體學院,印第安納波利斯,印第安纳州,美國
  • 「現實秘境」,TKG+,台北,台灣
  • 「2016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」,台北世界貿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」,北區藝術聚落,台北,台灣
  • Kaunas in Art –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Festival」,Kaunas Gallery,考那斯,立陶宛
  • Panorama 18」,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,圖爾寬,法國

  • Public Spirits」,烏維雅士都城堡當代藝術中心,華沙,波蘭

  • 2016台北雙年展—當下檔案・未來系譜:雙年展新語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
  • 2016光州雙年展:河流-轉換中的生存之道/亞洲當代藝術連線」,光州市立美術館,光州,韓國

  • Nex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」,Cinema Muzeul Țăranului,布加勒斯特,羅馬尼亞

  • 「另一種旅行紀事」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「織本主義」,鳳甲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2015 大內藝術節:不眠的居所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Hors Pistes Bruxelles 2015」,Cinema Galeries,布魯塞爾,比利時
  • 「Positions #2」,Van Abbemuseum,恩荷芬,荷蘭
  • 「圍繞海之間」,三菱地所Artium,福岡,日本
  • 「Panorama 17」,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,圖爾寬,法國
  • 「←→」,A+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,上海,中國
  • 「閱讀藝術II—夏祭聯展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-光映現場」,香港藝術中心 agnès b.電影院,香港,中國
  • 「河流-轉換中的生存之道,亞洲當代藝術連線」,駁二藝術特區,高雄,台灣
  • 「第二屆CAFAM未來展:創客創客」,K11 Art Foundation,香港,中國
  • 「三月三日天氣新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南方上岸-2015影像典藏展」,高雄市立美術館,高雄,台灣
  • 「第二屆CAFAM未來展:創客創客」,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,北京,中國
  • 「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-鬼魂的回返」,鳳甲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蘋果核-當代藝術展」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釜山藝術博覽會」,BEXCO,釜山,韓國
  • 「My Voice Would Reach You: Contemporary Art from Asia」,Chao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and Museum of Fine Arts」,休士頓,美國
  • 「理解的尺度-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」,中山創意基地,台北,台灣
  • 「2013台北藝術博覽會-藝術放映室」,台北國際世界貿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語法學:當代錄像趨勢」,鳳甲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Queens International 2013」,皇后美術館,紐約,美國
  • 「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」,上海外灘美術館,上海,中國
  • 「inToAsia: Time-based Art Festival 2013 – MicroCities」,皇后美術館,紐約,美國
  • 「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-這不是台灣館」,普里奇歐尼宮邸,威尼斯,義大利
  • 「Cutlog New York: Urbanity – Video Arts Film Festival」,紐約,美國
  • 「理解的尺度-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」,曼谷文化藝術中心,曼谷,泰國
  • 「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」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「2012台北雙年展-現代怪獸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2012利物浦雙年展-台北,不可思議城:台灣藝術家與都市形態學」,LJMU Copperas Hills,利物浦,英國
  • 「Thaitai Fever-Stage One: We’re Open」,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曼谷,曼谷,泰國
  • 「曖昧的存在:是誰在懼怕認同?」,tamtamART Gallery,柏林,德國、Kav 16-Community Gallery for Contemporary Art,台拉維夫,以色列、鳳甲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Rencontres à Beyrouth」,Beirut Art Center,貝魯特,黎巴嫩
  • 「19991121 > 20130421 | Part One」,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,台北,台灣
  • 「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」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「第11屆里昂視覺藝術雙年展 活體詩學-驚蟄詩囚︰台灣青年藝術家展覽」,Olivier Houg Galerie,里昂,法國
  • 「The Empty City」,Idolon Studio,柏林,德國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Berlin,Madrid」,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,柏林,德國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 Berlin, Madrid」,龐畢度藝術中心,巴黎,法國
  • 「流感疲勞」,台北當代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Berlin,Madrid-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-Films And Video Screenings」,索菲亞皇后美術館,馬德里,西班牙
  • 「活彈藥」,台北當代藝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Conjecture Horizon」,Forum des Arts et de la Culture,Talence,法國
  • 「台灣響起-超隱自由」,Műcsarnok,布達佩斯,匈牙利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Berlin,Madrid」,龐畢度藝術中心,巴黎,法國
  • 「後學院」,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博物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Faux Amis-An Ephemeral Video Library」,法國國家藝廊Jeu de Paume,巴黎,法國
  • 「2010台北雙年展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Berlin,Madrid」,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,柏林,德國
  • 「Open Studio」,ISCP,紐約,美國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Berlin,Madrid-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-Media Art Exhibition」,La Tabacalera-Future National Centre for Visual Arts,馬德里,西班牙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 Berlin, Madrid – New Cinema and Contemporary Art – Film and Video Screening」,索菲亞皇后美術館,馬德里,西班牙
  • 「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開幕展2」,台北當代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非常姿態」,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「The 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」,De Doelen,鹿特丹,荷蘭
  • 「Photo Taipei 2009」,六福皇宮大飯店,台北,台灣
  • 「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,Berlin,Madrid」,龐畢度藝術中心,Theatre du Chatelet,巴黎,法國
  • 「後地方-地方性的逆轉」,台北當代藝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Dandy & Angel」,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,台北,台灣
  • 「2008台北美術獎聯展」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,台灣
  • 「後文件-打開當代十」,華山創意文化園區,台北,台灣
  • 「Freeform」,南京東路大公寓,台北,台灣
  • 「不向畫」,關渡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The View of Story」,關渡藝術中心,台北,台灣
  • 「Site/Site of-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新進成員展」,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,台北,台灣
  • 「超薄」,華山創意文化園區,台北,台灣
  • 「小天地」,國立台北藝術大學,台北,台灣
  • 「第三屆藝術家博覽會」,華山創意文化園區,台北,台灣
  • 「視覺的賦格、觸覺的景深」,國立台灣藝術大學,台北,台灣

您的姓名 〈需填寫〉

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〈需填寫〉

您的行動電話

您的需求與建議